在信号分析领域,时域与频域如同观察世界的两种维度。传统认知中,时域是示波器的领地,频域是频谱仪的专长。但现代频谱分析仪已突破边界,通过创新设计同时提供频域全景扫描与时域精细聚焦能力,成为真正的信号分析多面手。
信号的时域与频域是相互对应的,某个信号在时域的波形发生变化,其频谱特性会发生相应变化。频域和时域分析是分析信号的基本方法,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信号的特性。

一、核心原理:信号的双维度表达
1.1 时域视角(时间维度)
观察对象:信号幅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
示例:声音震动、电压波动
输出形式:波形图(横轴时间,纵轴幅度)
价值与局限:直观反映信号瞬态特征(如脉冲上升沿),但无法分离混合信号中的独立频率成分。
1.2 频域视角(频率维度)
观察对象:信号中存在的频率成分及其能量分布
示例:音频中人声/乐器频率、通信信道干扰
理论基础:傅里叶变换(任何信号可分解为正弦波组合)
分析维度 | 关键信息 | 典型应用场景 |
时域 | 瞬时值、波形形状 | 脉冲参数测量 |
频域 | 频率成分、能量分布 | 干扰定位、谐波分析 |
二、频谱分析仪:双维分析的实现引擎
频谱仪通过两种核心技术实现频域分析,并衍生时域功能:
2.1 频域核心原理
方案1:超外差扫描式(物理分解)
超外差方式能够提供宽的频率覆盖范围,同时允许在中频(IF)进行信号处理。
输入信号先经过一个衰减器,再经低通滤波器到达混频器,然后与来自本振(LO)的信号相混频。由于混频器是非线性器件,其输出除了包含两个原始信号之外,还包含它们的谐波以及原始信号与其谐波的和信号与差信号。若任何一个混频信号落在中频(IF)滤波器的通带内,它都会被进一步处理(被放大可能还有按对数压缩)。处理过程包括了包络检波、数字化以及显示。扫描(谐波)发生器在屏幕上产生从左到右的水平移动,同时它还对本振进行调谐,使本振频率的变化与斜波电压成正比。(使CRT显示的水平频率轴和本地振荡器调谐同步)。

工作流程:
1) 本振(LO)连续扫描频率
2) 混频器将输入信号与LO混合生成固定中频(IF)
3) 窄带滤波器提取特定频率分量能量
4) 逐点绘制成频谱图
方案2:FFT数字式(数学分解)
FFT数字式频谱分析是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处理一定时间周期的信号,可提供频率、幅度和相位信息。这种仪器同样能分析周期和非周期信号。主要是模拟数字转换器(ADC)将频谱分析仪端口输入的时域信号转换为使用快速傅立叶变换(FFT)的频域数据。
FFT的特点是速度快,精度高,但其分析频率带宽受ADC采样速率限制,适合分析窄带宽信号。

工作流程:
1) 高速ADC捕获时域信号片段
2) 快速傅里叶变换(FFT)计算频率分量
3) 实时生成频谱图
2.2关键功能:分辨率带宽(RBW)的哲学
RBW是频谱仪的核心调节参数,如同望远镜的“焦距旋钮”:
频谱仪的分辨率带宽(RBW)对信号测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:
1) 频率分辨率:RBW决定了频谱仪区分相邻频率信号的能力。RBW越小,分辨率越高,可分辨频率间隔更小的信号(如200Hz RBW能分辨1kHz间隔信号);反之,过大的RBW会导致相邻信号重叠。
2) 噪声基底与灵敏度:RBW与显示噪声成反比。RBW每减小10倍,噪声基底降低10dB,有利于检测弱信号;但过小的RBW会显著延长扫描时间(扫描时间∝1/RBW²),影响测试效率。
3) 信号失真与幅度精度:过大的RBW会引入额外噪声,掩盖弱信号(如杂散);过小的RBW则可能因滤波器响应时间不足导致信号包络失真。合理设置RBW(如接近信号带宽)可确保幅度测量准确。
总结:测量宽带信号如高斯白噪声用较宽RBW(捕获更多能量),区分密集频率用窄RBW(提高分辨力).
三、频谱分析仪:透视信号世界的多面手——核心功能深度解析
在无线通信、雷达探测、音频处理等领域,频谱分析仪犹如工程师的“信号透视镜”。它不仅能观察静态频谱,更能捕捉动态信号、解析复杂调制。本节以坤恒顺维龙头产品KSW-VSA01为例,揭秘频谱仪的八大核心功能,展现其如何全方位解码信号奥秘。
KSW-VSA01主要特点:
l 频率高达50GHz;
l 分析带宽:最大2GHz,具有100MHz、250MHz、500MHz、1GHz、2GHz带宽可选;
l 实时分析带宽:最大2GHz,POI优于0.65us,有效支持复杂场景下宽带信号实时分析和跳频信号捕获存储深度:提供最大10TByte内部采集存储深度,有效支持用户长时间信号采集存储需求;
l 本底噪声:-166 dBm/Hz @1GHz(开前置放大器典型值);
l 相位噪声:<-135 dBc/Hz @1GHz,10kHz Offset。
3.1基础频谱分析:信号的“成分拆解术”
原理:基于傅里叶变换,将时域信号分解为频率与幅度的映射关系。
应用:
1)识别信号中的基波、谐波、杂散成分
2)量化不同频率点的能量分布(如电源噪声中50Hz主频与100Hz谐波强度)
3)定位干扰源频率

3.2实时频谱分析:动态信号的“高速摄影机”
原理:采用超高速ADC采样与并行处理架构,实现无缝捕获。
应用:
1)100%捕获瞬态信号(如雷达脉冲、跳频通信)
2)显示信号频率-时间-能量三维图谱(频谱瀑布图)
3)检测偶发干扰(如微秒级电磁脉冲)

3.3零跨度(Zero Span)分析:频域仪器的“时域模式”
原理:将本振固定在单一频率,输出该频点幅度随时间变化波形。
应用:
1)分析特定频率的稳定性(如基站载波幅度波动)
2)测量射频脉冲参数(脉宽/周期/占空比)
3)区别于传统时域:仅观察单个频点的时变特性,非全带宽信号。
3.4 IQ分析:信号的“正交解构术”
原理:将信号分解为同相分量(I) 与正交分量(Q) 的矢量表达。
应用:
1)完整保留信号的幅度与相位信息
2)为矢量调制分析提供数据基础(如QPSK信号的I/Q轨迹)
3)输出形式:I/Q波形图、星座图、矢量图。

3.5瞬态分析:捕捉“昙花一现”的信号
原理:实时频谱+深度存储+触发捕获。
应用:
1)锁定非周期突发信号(如开关电源启动浪涌)
2)分析瞬态事件的频谱演变过程(频率飘移、幅度衰减)
3)典型应用:汽车电子EMC预测试中的点火脉冲干扰分析。

3.6脉冲分析:雷达信号的“体检报告”
专用测量套件:脉宽/重复周期/占空比、上升/下降时间、脉冲内频率/相位变化
应用:
1)评估雷达线性调频(LFM)非线性度;
2)检测脉冲包络失真(如过冲、振铃)。

3.7矢量信号分析(VSA):数字调制的“解码器”
原理:基于IQ数据的深度解调。
应用:
1)解析高阶调制信号(如256QAM、1024QAM);
2)测量调制质量指标;
3)误差矢量幅度(EVM);
4)星座图畸变。

3.8 5G NR分析:赋能新一代通信
关键技术挑战应对:
挑战 | 频谱仪解决方案 |
大带宽(100MHz+) | 宽带IQ采集+多通道拼接 |
毫米波(FR2频段) | 谐波混频+波导接口 |
复杂帧结构 | 时域门控触发 |
高频谱效率调制 | 高精度VSA解调引擎 |
核心测试项:
1)信道功率(Channel Power);
2)频谱发射模板(SEM);
3)邻道泄漏比(ACLR);
4)相位噪声(影响EVM)。

现代频谱分析仪已演变为多域信号分析中枢:掌握频谱仪的多维分析能力,意味着获得解锁复杂信号宇宙的终极密钥。通信与雷达等前沿领域,这种全景化分析能力将持续成为技术突破的基石。